聯繫我們

    需要幫忙嗎?

    無論是想申請課程免費試看、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案、網頁/APP上遇到技術問題,或有任何疑難雜症...

    放心,有我們在!

    立即透過官方帳號聯繫我們,我們會安排專員為你解惑。

    聯繫我們
    或掃描 QR CODE
    qrcode
    bgQrcodeImage

    【諮商師談教養】接納孩子的情緒

    Snapask小幫手

    Snapask小幫手

    16 Jun 2020

    用手機看
    接納孩子的情緒

    作者:留佩萱,美國諮商教育與督導博士(PhD in Counselor Education & Supervision),目前為美國執業心理諮商師,亦在Antioch University Seattle 心理諮商研究所擔任教職。主要諮商對象包含小孩、青少年、大學生、成年人、以及家庭,期待大眾能善待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心理健康。

     

    我曾經在一個課程中做過這樣的小活動:拿出十張小卡,寫下十項生命中你想要的東西,像是健康的身體、有熱忱的工作、美好的婚姻、養育小孩、孩子身體健康、有自己的家…等等。如果你願意,也請你拿出十張小卡寫下十樣想要的東西,寫完後把卡片翻到背面,隨機抽走五張,然後翻開看剩下的那五項。 

     

    想像一下,你人生中想要的十樣東西,只有五項會如你所願,另外五項可能會因為各種意外而失去:你可能會被裁員失去工作、得到重大疾病失去健康、伴侶死亡、離婚、得到心理疾病、孩子有特殊需求、因為發生大地震而失去房子等等。  

     

    生命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會充滿變化,因為人生不會只照著你所計劃的樣貌展開。  

     

    這些驟變往往帶給人許多衝擊與情緒──悲傷、憤怒、失落、震驚、受挫…等等。這些不如預期的經歷與令人痛苦的情緒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幫助孩子準備好面對與處理這些情緒了嗎? 隱藏負面情緒會失去什麼? 

     

    在這個非常強調正向思考的社會裡,我們把情緒分成「正面」和「負面」,只有正面情緒被接納,我們強調要開心快樂、凡事往好的方向想,負面情緒則不被接受,只好藏匿起來。在教養上,當孩子擁有負面情緒時,許多父母會譏笑、羞辱、或是責備孩子,像是:「不准再哭了,這有什麼好難過的。」「有什麼好害怕的,你這個膽小鬼!」「你怎麼可以對長輩生氣,真沒禮貌!」 

     

    當然,如果人生都只照著我們想要的方式進行,每個人都只需要感到快樂就好。但是,生命充滿不確定與意外──那些你無法預料的事情、你以為不會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都有可能瞬間讓你的世界瓦解。在諮商室中,我看到我的個案經歷童年虐待、親人或伴侶死亡、親人被謀殺、性侵害、受到暴力攻擊、困在充滿虐待的婚姻中、離婚…沒有人計劃要發生這些事情,但是生命無法預測。 

     

    如果我們把難受的情緒都推到牆後,表面上裝出一切都很開心、很正向,那麼我們就失去了面對以及處理這些困難情緒的能力。做為父母,如果我們只願意接納孩子的正面情緒,那麼我們也失去了讓孩子學習處理各種情緒的機會──這個面對生活最重要的能力。  

     

    情緒是訊息,告訴你生命中什麼重要 

     

    把情緒分成正面和負面,這樣死板的二分法是非常危險的,因為許多人就會落入「好情緒」與「壞情緒」的迷思──好情緒才能表現出來,所有壞情緒都應該要壓抑。於是,當悲傷難過時,許多人會告訴自己不該這樣感覺、不應該去想難過的事情。  

     

    但是不去想、不去難過,並不會讓這些痛苦的情緒離開。相反的,當我們刻意壓抑與忽略感受,這些情緒只會越積越多,直到有一天,累積許久的內在痛苦傾塌下來。  

     

    當我們對痛苦的情緒越陌生,就會越害怕這些情緒。對於許多人,因為害怕失敗所以不敢嘗試,因為害怕被拒絕所以不敢去愛,因為害怕未知與焦慮所以不敢做改變。受挫、失望、憤怒、心碎、焦慮,這些令人難受的情緒都是「活著」的一部分,就像心理學家蘇珊‧大衛(Susan David)所說,不用感受這些痛苦的情緒是「死掉的人才有的目標」,因為只有死掉的人才永遠不會受挫、不會失敗、不會痛苦、不會心碎。 

     

    我們必須重新看待情緒,不用再把情緒分成好壞,每一種情緒都是正常的,是人面對發生事情的反應。情緒提供給我們訊息,讓我們注意到生命中重要的事情、需要被改變的事情。如果你看到有人被不公平對待感到生氣,表示你在乎公平正義;如果你在關係中感覺不被重視,不快樂的情緒在告訴你需要做改變,需要與伴侶溝通,或是需要離開。 

     

    許多人對情緒有個迷思,認為不要去想痛苦的事情就不會痛苦。但剛好相反,面對這些痛苦情緒的方式,就是要讓自己去感受,去接納這些痛苦。而父母能夠幫助孩子接納各種情緒的方式,就是學習與孩子的情緒同在。 

     

    練習與孩子的情緒同在 

     

    與孩子的情緒「同在」指的是「一起經歷」──接納孩子擁有的感覺,不要試圖改變孩子的感受,並且讓孩子知道:「我知道你現在有這些情緒,我在這裡和你一起。」也就是說,當孩子悲傷難過時,你只要陪伴著那份悲傷就好,不要告訴孩子「不要再難過了」或「這件事情沒什麼好難過的啊」。你願意讓孩子難過,然後和這份悲傷共處。  

     

    和悲傷時的孩子一起、和生氣時的孩子一起、和受挫時的孩子一起、和失望心碎時的孩子一起──當父母能和孩子的情緒同在,傳遞出的訊息就是:你所擁有的各種感覺都是正常的,而且有我在,我在這裡陪你。 

     

    當我們能和孩子的情緒同在,孩子就能多花一點時間和情緒相處,然後學習到:這是什麼情緒?什麼讓我有這樣的情緒?孩子可以理解到擁有各種情緒是生命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不管有什麼情緒,他都不是孤單一個人。  

     

    當孩子每次都可以花一點時間與令人難受的情緒相處,他就可以了解──這些情緒雖然痛苦,但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與壓迫,我知道怎麼跟這些情緒相處,我不需要把這些情緒推開,也不需要逃避。  

     

    日常生活中各種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會產生情緒,每一次與孩子的情緒同在,父母就是在示範接納情緒。慢慢的,孩子學習到情緒是很自然的、被接納的,有人會陪他面對處理情緒,然後,孩子就能開始自己調節情緒,這是一個人在面對人生變化與挫折最重要的能力。 

     

     

    從今天開始,允許自己擁有各種情緒 

     

    就像環境需要生物多樣性,我們的內在世界也需要情緒多樣性──不管是讓你快樂或是讓你痛苦的情緒,都是正常的,都是生命的一部分。 

     

    要能夠與孩子的情緒共處,父母要先能夠與自己的各種情緒同在。也就是說,當你感到氣憤、挫折、悲傷…時,能夠不去評價自己「我不應該這樣感覺」,而是去接納以及與這份情緒相處,去好好聆聽,這個情緒在告訴你什麼? 

     

    人生唯一確定的事情,就是會充滿變化,如果我們害怕去感受痛苦的情緒,那麼就可能會錯過生命中許多美麗的時刻──願意讓自己去承擔心碎的風險,才有可能去愛人;願意讓自己失敗失望,才有可能去挑戰新東西去嘗試;願意讓自己脆弱,我們才能敞開心去與其他人連結。 

     

    教孩子去感受各種情緒,他才能盡情地活著,去感受到生命中出現的感動與痛苦。我們需要讓情緒出現,才能去傾聽情緒在告訴你什麼訊息。請允許自己擁有各種情緒,也陪伴孩子擁有各種情緒。

     

    用心陪伴永遠是最好的教養方式,相信每位父母都希望一路陪伴孩子的成長,Snapask相信父母若能陪伴孩子學習,更能提高孩子的學習動機以及增進親子關係。於是,我們研發手機App,讓專業家教線上即時解決孩子的所有教育課題,不僅培養孩子主動發問,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也讓爸媽能從旁陪伴,透過個人化學習檔案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不用接送,不用與補習班老師聊天,ㄧ機在手,就能參與孩子的學習過程。想要體驗看看嗎?快點連結下載免費試用:https://lihi1.com/rxhMu/academy

    🌟 掌握讀書方法,也要掌握學習工具!Snapask App 讓你隨時問問題,即時在 Snapask App 上獲得解答!快點我下載App:https://lihi1.com/rxhMu/academy 🌟 

    🎁 想要免費獲得「自主學習計畫資源總整理」嗎?立刻加入 Snapask TW 的官方帳號 ,點擊「專員服務」按鈕,「自主學習計畫資源總整理」免費送給你!心動了嗎?現在就點選連結加入吧:https://lin.ee/nHFsgtc 🎁

    關於作者
    Snapask小幫手

    Snapask小幫手

    擁有強大的好奇心與執行力,習慣不斷提出問題,並努力找出解答,期待在生活上、學習上,都能成為同學的最佳小幫手。

    推薦

    • 看見搗蛋行為背後...

      【諮商師談教養】看見搗蛋行為背後...

      不只協助孩子的課業問題,Snapask也希望能在家長們面對親子教養難題時,能提供一些幫助!這次與留佩萱諮商師合作,開設【諮商師談教養】單元,專為家長解決親子溝通的疑惑。

      Snapask小幫手11 Jun 2020
    • 與孩子從繪本探索情緒

      【諮商師談教養】與孩子從繪本探索情緒

      不只協助孩子的課業問題,Snapask也希望能在家長們面對親子教養難題時,能提供一些幫助!這次與留佩萱諮商師合作,開設【諮商師談教養】單元,專為家長解決親子溝通的疑惑。

      Snapask小幫手2 Jun 2020
    • 別當控制型家長!

      【諮商師談教養】別當控制型家長!

      不只協助孩子的課業問題,Snapask也希望能在家長們面對親子教養難題時,能提供一些幫助!這次與留佩萱諮商師合作,開設【諮商師談教養】單元,專為家長解決親子溝通的疑惑。

      Snapask小幫手2 Jun 2020
    • 與孩子從電影認識情緒

      【諮商師談教養】與孩子從電影認識情緒

      「腦筋急轉彎」(Inside Out)是今年我最喜歡的一部電影了。 今年六月Inside Out在美國上映的前一個禮拜我剛好參加了一個訓練課程,當時在場的心理諮商師和教授們都在談論這部即將上映的電影。

      留佩萱2 Jun 2020
    • 別緊張!和孩子一起放輕鬆

      【諮商師談教養】別緊張!和孩子一起放輕鬆

      不論何時,學會放鬆技巧(Relaxation skills)都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現在讓專業諮商師教我們放鬆的方式吧!

      留佩萱2 Jun 2020
    • 學當不完美父母

      【諮商師談教養】學當不完美父母

      不只協助孩子的課業問題,Snapask也希望能在家長們面對親子教養難題時,能提供一些幫助!這次與留佩萱諮商師合作,開設【諮商師談教養】單元,專為家長解決親子溝通的疑惑。

      Snapask小幫手11 Jun 2020

    手邊還有其他課業問題?

    任何科目都能問,隨時陪你輕鬆破關

    See pl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