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act us

    Need help?

    Whether it's finding a plan to fit what you need, technical issues with our page/app or anything you're stuck on...

    We're here for you!

    Contact us via our official account. We'll have someone get in touch with you right away.

    Message us
    or scan QR code
    qrcode
    bgQrcodeImage

    DSE中文卷一| 文言文範文分析:師說的五種問法整理

    snapask小助手

    snapask小助手

    10 Aug 2019

    Continue on mobile
    DSE中文卷一| 文言文範文分析:師說的五種問法整理

    KK / 中文+通識導師

    經驗豐富的在職老師,掌握考評局出卷方式,教授最合用的答題技巧。

    《師說》的五種問法

    #中文  #文言文範文   #HKDSE

    《師說》雖然是中四或中五已學的DSE中文範文,但考法甚多,不少同學只顧背誦語譯而忽略範文中的意境及其深層意義,甚至無法分辨個別字詞義。

     

    筆記對象:

    ・中四 - 中六學生
    ・理解文言文後亦無法掌握奪分位的同學

    完整筆記長度:

    ・6頁(2109字)
    ・約 10 - 15 分鐘閱讀時間 附緊貼DSE的模擬題目

    在此筆記,我們會為同學進行重點剖析:

    ・獨特的寫作手法
    ・文章特色地方
    ・五大熱門死亡題

     

    《師說》的五種問法(筆記第1頁)

    《師說》雖然是中四或中五級已學的範文,但考法甚多,我們先綜觀全文分析: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這個提法非常新穎,將師之角色具體定義,使當時老師作為「授之書而習其句讀」的普通層次提升到授儒家之業、解儒家之惑之新高點,立意高遠。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韓愈進而提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之道理,人學習的是道理,最先能領略道理的人就可以為師,這與年紀、貴賤都無關係,能力優勝者自可在某一範疇為師。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聖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聖人也亦遠矣,而恥學於師;是故聖益聖,愚益愚,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於此乎!

    師說特色:善用感嘆句

    推斷語氣 - 聖人之所以為聖,愚人之所以為愚,皆出於此乎!

    肯定語氣 - 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焉,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驚呀語氣 - 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師說》的五種問法(第2頁)

    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對比、襯托、層遞兼用是本文技巧上的另一特色。這段以「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與士大夫們對相師之人「羣聚而笑之」對比。對比的目的,是以聖人之明,自身亦有為其子擇師,巫、醫、樂師、百工之不恥;以襯托出眾人、士大夫之愚及恥。

     

    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

    進而上推「學者必有師」的中心論題。而言三重對比兼襯托實在又有層次之分,古聖人是最高層次,其次是自身層次,巫、醫、樂師、百工則是比自身社會地位更低的層次,形成層遞關係。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於時,學於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余嘉其能行古道,意指我讚許他能夠踐行古人從師學習的風尚。

     

    除了一般教科書提及的論證手法外,不少考生未能掌握本文的文字解釋、詞性和結構,所以Snapask中文團隊為師說設計了符合DSE考法的五大題型。

    按此得到完整《師說》的五種問法筆記

    202111_Repack_Course_Thumbnail_v02-01-2022-04-07.jpg

    了解12範文全解深造班

    Written By
    snapask小助手

    snapask小助手

    Recommended

    It begins with a question

    Any question from any subject. The answer is just one-click away.

    See plans